A女士原來胃口頗好,無肉不歡,最近突然不吃肉了。盤子里只有一個花卷、一小盤酸辣涼粉、一小盤涼拌黃瓜條和一碗西瓜肉。
我問:怎么突然變成一只小兔子了?
A女士回答:今年夏天特別熱,感覺吃肉更添燥熱。想要吃出清爽感覺,所以改食譜了。
你以前不是寫過一篇文章么,蛋白質在餐后有“熱效應”,30%來自蛋白質的能量會變成熱量散發掉,所以吃肉多了會感覺更熱。真的,我確實感覺沒那么熱了!

嗯,你真是個好學生,很少有人過了一兩年還能記得這么清楚的。我表揚了她。
A女士得意洋洋地繼續說:那是啊,咱這智商,過目不忘!你看,涼粉是去掉蛋白質的淀粉啊,黃瓜和西瓜的蛋白質含量都不到1%啊。這一頓飯,加上花卷里那點小麥蛋白質,估計總量也就10克蛋白質呢。真的特清爽,你試試?

我說:我可沒像你那樣覺得燥熱啊。今年夏天,外面37攝氏度,我家里30攝氏度,我都沒覺得有什么不舒服。她很感興趣地仔細看了看我的盤子。我這里有一小盤蒸紅薯、蒸紫薯、蒸山藥、蒸南瓜、蒸糯玉米切塊混合的“彩虹雜蒸”,半份木耳雞蛋炒萵筍片,半份清炒油麥菜,一小碗腔骨燉冬瓜,還有一碗綠豆湯。
她說:你這里又有肉,又有雞蛋啊。
我對她解釋說:夏天雖然天氣熱,吃夠蛋白質也是必須的。因為夏天高溫對人體是一種應激,大量出汗也會消耗一些蛋白質,如果不把營養吃夠,天天只吃點水果加涼粉,身體蛋白質就容易流失,B族維生素也不夠。雖然吃涮羊肉、烤魚之類大量蛋白質食物之后,有可能會讓你更加容易發熱,但并不是說要絕對遠離動物性蛋白質,而是限制數量在一個合理范圍中。

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取蛋白質的最低值是女性55克,男性65克。像你這樣一餐才吃10克,就太少啦。當然,你身體結實,肌肉充實,日常蛋白質攝入偏多,偶爾這么做是沒關系的,但天天如此就不妥了。那些平日蛋白質攝入量就不夠高、肌肉不足、身體比較松軟的人,就更不適合這種大幅度減少蛋白質的吃法啦。
A女士問:那該怎么吃呢?我家女兒就是胳膊腿兒都松松的,夏天還不愛吃飯菜,經常吃點水果和冷飲對付一餐。我看著孩子臉色黃黃的也心疼,都是等到秋天胃口好起來再給她貼秋膘的。
我說:小朋友基礎代謝率高,的確容易比大人熱。不過,畢竟他們要生長發育,蛋白質太少也不行。要減少燥熱感,可以通過增加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來解決。攝取足夠多的鉀有利于提升人體對中暑的抵抗力,攝取抗氧化物質也有利于減少天熱帶來的不適感。
我今天取的這些食物,就是用一些薯類和蔬菜來替代部分主食。由于薯類蛋白質含量低于米面類糧食,特別是低于面粉,蛋白質的量就少了。但如果按同樣的淀粉量相比,它們能比大米白面提供更多的膳食纖維、鉀和抗氧化物質。
在此同時,蛋白質的含量也不能太低,所以菜肴里面還有少量的肉和蛋,保證身體的需要。如果實在不想沾葷腥,還有豆腐這個選擇呢,它可是夏天補充蛋白質的好食材。
既要補充蛋白質,又要身體清爽不熱,還有一個好東西,那就是各種豆子。紅小豆、綠豆、蕓豆、扁豆之類的豆子都算雜糧,它們富含膳食纖維、鉀和抗氧化物質,蛋白質卻比較豐富,是大米的3倍。要把它們納入到三餐當中,就能解決減輕燥熱和吃夠營養的兩難問題。

比如說,夏天大家都喜歡喝粥,但是白米粥的營養價值實在太低了,蛋白質少,維生素也少。如果改成一半綠豆一半米,或者一半紅小豆一半米,煮飯煮粥后營養價值就會高得多。
因為這些豆子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含量都遠高于大米,就算胃口減少少吃一點,攝入的營養物質也比喝大米粥多。
其實這個妙招古人就經常用,夏天吃豆粥豆飯是我國很多地方的健康飲食傳統呢。
《禮記·月令篇》就說到“夏食菽”,菽是大豆,泛指各種豆子。
A女士又問:飯前和晚上怎么辦?有時候寶貝有點餓了,不敢給她餅干零食,想給她做點吃的,她又不想吃熱湯面、熱粥,就啃點西瓜桃子什么的。
按你剛才的話,西瓜蛋白質太少,吃個肚兒溜圓也不能長肌肉,那她吃什么比較好呢?
我說:還可以喝些酸奶來彌補蛋白質的不足啊。相比于棒冰雪糕之類冷飲,酸奶的營養價值高得多,涼著喝口感也很清爽愉快,是夏天補充營養的好方式。
A女士連連點頭:我家寶貝女兒很喜歡喝酸奶。我就讓她放學回來喝一杯,晚上9點喝一杯,一天兩杯沒問題吧。
我說:小學生正在生長發育,人又偏瘦,每天喝500克酸奶當加餐,一點問題沒有。
A女士高興地點點頭說:這就好了。今晚我就給她補酸奶。明天早上吃個咸鴨蛋,中午加盤黃瓜絲拌雞絲,晚上再拌個香菜木耳豆腐絲。主食原來是南瓜發糕配白米粥,現在要換成綠豆大米粥。這樣一天的蛋白質就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