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氣——喝茶圈子常用名詞,說到此處往往會顯得高深莫測。常見到人們一番沖泡細品淺酌之后評論:這茶好“茶氣很足、這茶氣很正”。

大家用羨慕的眼光看著這些資深的老茶客茶專家重復使用這個簡單詞匯。心想問問吧?茶氣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害怕大跌眼鏡,茶氣都不懂別混了。

隨聲附和者有之:好茶、茶氣實在太足了!那味道太棒了!
胡思亂想者有之:氣味、氣體、體內氣體、還是打嗝放屁流汗?贊嘆著有之——太有才了,我怎么就喝不出來茶氣呢?

盲目神秘崇拜者有之:喝出氣來了?入道了,夠神!
不屑一顧者有之:喝兩口茶水有那么神嗎?裝神弄鬼假沒勁無聊。
所謂茶氣就是茶葉內分解過程中能量的釋放。茶葉的香氣是茶葉內分解時茶葉所積累的物質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茶氣是茶葉能量釋放的更廣義的范疇,香氣是茶氣的一個最容易感受到的部分。

隨著品茶越來越細微,感受也越來越具體。從口腔、鼻腔到全身每個部分頭部、軀干、四肢。
茶入口舌頭不同部位都有感覺,到喉嚨到鼻腔到食道到胃里……開始全身擴散,肚子暖了(有人說是熱水,我看不會,熱水的熱不會往下走)小腹暖了,沿著后背熱氣往上沖,后背后肩膀發熱了,往上脖子后腦乃至左右腦,一直到額頭發汗。

茶喝過了,口腔生津如涌泉,口腔唇齒乃至喉嚨鼻腔彌漫回蕩著茶香。還在回味著舒服這愜意,心情也隨之放松了,出門涼風習習綠草茵茵……舔舔嘴唇竟然還在生津!
茶喝過了,翻看傳統文化典籍“氣”到底是什么玩意?哦,常見于養生文化里邊,大概跟現代白話文不是那么一回事。再往下看更是跟現代白話文相去甚遠,行氣(人不成了打氣筒?解釋不通),斷了氣了
【綜合分析古典文獻加上自己感受:】
第一:茶氣的“氣”肯定跟傳統文化有關,這個字來自古代。古代這個字用白話文解釋不通!第二:這個氣肯定不是簡單白話文表意,不是什么空氣、喘氣、氣味……或者說物質形態—氣態。

第三:這個“氣”是一種確實存在的能量,是肉眼看不見,卻作用于我們肉眼看得見的身體上。第四:傳統認為人的存在不僅局限在有形物質(精),還有能量(氣),當然還有喜怒哀樂(神)。精和氣就像沙塵暴,能看見漫天飛舞的黃沙卻看不見沙塵暴動力元兇———大風。

第五:“氣”是能量存在形式,它承上啟下作用于肌體作用于喜怒哀樂情緒之間(中醫七情六欲)。第六:肌體產生能量,能量推動情緒,情緒作用于能量,能量作用于肌體。(比如怒氣傷肝)
由此可以看看,茶氣到底是什么?茶葉是物質的是有形的,茶氣是能量的,而這個能量是作用于人的肌體,即茶氣以能量運動的形式對人體的能量進行了一番“導引”,使得肌體舒適,心情愉悅。
【再看看現代西方科學研究:】
茶葉成分:富含多種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咖啡堿、兒茶素、以及多種活性物質。
茶葉功效:緩解疲勞、興奮中樞神經、促進消化、降脂、消水腫利尿、消炎抑菌、止咳化痰、抗癌、強心。

現代科學跟傳統文化并不相互矛盾,傳統文化也不是那么絕對神秘。
跨越時空我們和古人一樣感受著“茶氣”。

“茶氣”,它是茶葉中能夠對人體能量進行導引的一種能量,有益于身體健康和心情愉悅。如果使用得當可以說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全民健康和諧都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