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過孩子的媽媽們都知道,孩子剛出生不久睡覺的姿勢都是“投降”的樣子,雙手呈W雙腳像“青蛙腿”。很多老一輩的人都覺得一直這樣,寶寶長大后就會有“羅圈腿”,因此會在很小的時候給孩子綁腿。前兩天,我就因為婆婆要給剛出生的兒子綁腿,而跟她大吵了一架!
綁腿能給孩子糾正“羅圈腿”?別天真了!孩子的身體沒有發育完全,這樣的人為干預是很容易造成他終身的骨骼發育問題!

從上面的圖樣我們可以看出,當寶寶的雙腿充分外展時,大腿被膝關節支撐著,髖關節的壓力很小,股骨頭是完全嵌套在球窩里,非常切合,這就是髖關節最穩定的狀態。
如果寶寶的雙腿被拉直,股骨頭是沒有深嵌入髖臼窩里的,髖關節就會承受巨大的壓力。久而久之,關節軟骨面就會被磨損、發生病變,造成髖關節發育不良;若球窩變淺到不能容納股骨頭,股骨頭就會從髖臼中滑出,這就是髖關節脫位。

之前就有新聞報道說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因為小時候綁腿險些變成瘸子。有些家長或老人可能會反駁你“哪兒有這么嚇人?我們小時候都是這么綁的,長大了不也沒事兒么。”如果你也受到了這樣的疑問,請用下面這段話反駁他們!
嬰兒時期,髖關節發育不良無任何癥狀,寶寶也不疼痛,很容易被家長忽略,但長大以后就會容易引起髖關節炎。幾乎1/3不到50歲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是因為嬰兒期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很多成年后的髖關節病痛都有有可能是嬰兒時期落下的病根。

在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月,髖關節脫位或者錯位發生的幾率是最大的,等到半歲以后,幾率就會降低。在寶寶一歲以前,爸媽們都應該多注意寶寶雙腿的姿勢。
除此之外,長時間綁腿還可能影響寶寶四肢的血液循環,易造成外傷。臨床上有很多新生兒由于手腳被布條等物品捆綁而導致四肢淤青,甚至由于長期血液不循環而面臨截肢的危險。 寶寶四肢被捆不能自如活動,對大腦發育也是極其不利。四肢被捆還容易造成寶寶手腳活動不靈活,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什么才是正確的姿勢?
1、襁褓
在包裹寶寶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讓寶寶的雙腿可以自由活動,讓腿部有彎曲的空間,而不能緊緊把腿綁直。
2、嬰兒背巾
嬰兒背巾在國外很流行,西爾斯醫生也大力推薦用背巾把寶寶背在身上。但媽媽們一定要避免將寶寶在包裹里面無法活動,使雙腿被完全擠在一起。
3、嬰兒背帶
避免讓寶寶腿被拉直,必須要兩腿分開,讓臀部受力,這才是正確的姿勢。
4、安全座椅
在選擇汽車安全座椅的時候,應該選座位比較寬敞的,以保證寶寶的雙腿有足夠的空間。在乘坐的時候,可以適當在兩腿之間墊一個小毛巾,讓雙腿充分外展。
雖然,老一輩的人經歷過的更多、更有經驗,但很多傳承下來的育兒理念在當今這個講求科學的社會并不值得推崇。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科學育兒,才能讓寶寶生活的更加健康!